2020年7月10日上午,威廉希尔201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题验收会在威廉希尔地质馆221会议室召开,学院组织专家对4项201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及1项2018年度延期项目进行了验收,并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研讨和交流。
戚欣老师主持的“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磺胺嘧啶钠血液样品检测方法的建立”课题,建立了一种血液样品中磺胺嘧啶钠的检测方法,采用现代仪器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并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药代动力学学参数测定”等实验内容,解决传统方法步骤繁琐、灵敏度低、数据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新旧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开拓学生的科研思维。
张秀丽老师主持的“核磁共振波谱实验平台虚拟仿真教学体系的构建”项目,将本科教学课程《仪器分析》、《有机化学》、《有机波谱分析》、《天然产物化学》所涉及核磁理论知识与最新核磁技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构建了适用于我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核磁共振波谱实验平台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同时该体系可与核磁平台管理相辅相成,为威廉希尔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开放共享奠定了基础。
李国云老师在“基于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开展糖药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项目中,用多种模式开展糖药物学混合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追踪科技前沿,并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明老师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主动性的药理学授课新模式”项目中,介绍了在药理学课程中使用的多种教学手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在药理学课程中引入校外专家、临床医师等人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通过翻转课堂、科研论文研读及科研综述撰写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
王乂老师在“海洋微生物特色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探索”项目中,打破传统天然产物实验课仅以陆地中草药为实验对象的禁锢,结合我院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实践具有海洋微生物特色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
验收会的专家对2019年度的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对学院实验教学进行了讨论交流,认为LC MS/MS以及酶标仪的检测精度确实较传统的分光光度法提升了很多,但是实际科研中采用HPLC的方法较多,建议新增本科实验教学仪器室,购置相关仪器,共享使用,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建议理论课老师一定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
另外,参会专家和老师建议将微生物实验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新增加的探究性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药物研发教学体系,实现科教融合和启发式教学。如大二春季学期微生物实验课程中,进行海洋微生物(科研项目成果)的培养、发酵得到发酵液,在大三秋季学期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分析分离有效成分,随后在大三春季学期药理学实验中进一步评价相关成分的药理活性,最终形成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科教融合系列实验课程内容。
本科教学研讨会是高校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今后学院会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推动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关闭】